close

繼上回對於壓水式反應爐的運作簡介

讓我們來看看台灣有關此發電機組的報導吧

 

蘇俄會,我們不會?!

台電說明兩者反應器不同 我有包封容器不輕易外洩

【台北訊】

1986-04-30/聯合報/03/

蘇俄車諾比爾(CHERNOBYL)核能電廠的事故究竟有多嚴重?擁有三座核能電廠及一座計畫中核能電廠的我國極度關切,台電公司昨天並說明了初步了解的情況,再三強調,蘇俄的反應器和我國不同,請國人放心。

問題是蘇俄與和我國友好的國家,沒有核能技術往來,台電昨天只能從美國核子工業協會、奇異公司、西屋公司及英國等處取得粗淺的有關消息。但是台電將盡力在一星期內,於得到具體消息後,向國人公開報告。

台電說,車諾比爾核能電廠有四部核能機組,每部裝置容量一百萬瓩;其中兩部是石墨輕水冷卻反應器,我國沒有;另外兩部是壓水式反應器,我國雖有,但設計及製造廠家不同。台電初步猜測,出事的是石墨輕水冷卻反應器,在英、美各國都無此類反應器。

台電提出說明,認為國人不必為蘇俄核能電廠的事故驚慌,因為蘇俄地廣人稀,所以核電廠不像我國這般注意安全防護設施,反應器外沒有「包封容器」,如有輻射物質,即刻外洩。我國則不然,核能機組的反應器外皆有「包封容器」,如有輻射物質.也不會輕易外洩。

台電說明,石墨輕水冷卻反應器,是以石墨作反應器的緩和劑,使分裂出的快中子速度減緩,並再分裂;至於冷卻,則使用輕水作冷卻水。

台電還說明,反應器核心熔解是核能電廠最嚴重的事故。一旦發生核心熔解,含強烈輻射的原料全熔化了,熔化後輻射物質即外洩。美國三哩島核電廠也發生熔解現象,即因為有「包封容器」,輻射物未外洩。

 

核能四廠 招標建廠時程確定

邀美、法公司參與進步型反應器投標 一號機可望八九年運轉

【記者李若松/台北報導】

1992-10-20/聯合報/06/社會觀察.大家談】

台電核四廠計畫今年七月一日復工後,上個月已非正式邀請奇異、燃燒、西屋等美國公司和法國法瑪通公司參與進步型輕水反應器投標。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審核招標規格,其中九成依美國電力研究所進步型輕水反應器規範,一成依國內特殊環境修改中,如果一切順利,核四廠一號機可在民國八十九年七月一日商業運轉。

原委會表示,目前有意參與競標的廠商提出的進步型反應器,發電量都是一百萬至一百三十萬瓩,除奇異為沸水式反應器,其他均為壓水式反應器。沸水式產生的放射性廢料比壓水式多,但壓水式的機組管路較為複雜,各有長處;為求公平起見,廢料均限定每年不超過兩百桶。台電公司預定今年十二月八日正式提出核島區、核燃料、汽機邀標,明年四月一日先進行核島區、核燃料等核能部分投標,六月一日再進行汽機工程招標,預計八個月完成開標,決定核島區、核燃料、汽機承包商。得標廠商在民國八十三年九月提出初期安全分析報告,經為期一年審查通過後,民國八十四年九月核發建廠執照,正式展開建廠。核能四廠完成前一年,台電必須提出終期安全分析報告;原委會審查通過發給使用執照,允許裝填燃料棒,民國八十九年七月一日可以併聯發電。

 

 

壓水式反應器 台灣同一型

原能會推測應是管路破管;核三廠十月大修 以此為借鏡

【記者孟祥傑/台北報導】

2004-08-10/聯合報/A14/國際/兩岸】

日本福井縣美濱區的核電廠三號反應爐昨天發生無輻射性蒸氣外洩意外,造成四死七重傷。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管制處長陳宜彬表示,台灣核三廠與日本美濱區核電廠同樣使用壓水式反應器,今年十月大修將特別注意管路薄化問題,必要時會切管換新。

陳宜彬推測,美濱核電廠蒸氣外洩可能與蒸氣管路破管有關,美國維吉尼亞州Surry核電廠廿年前也曾發生過壓水式反應器破管,高達攝氏兩百度的高溫,也造成四人死亡。

他指出,壓水式反應器的蒸氣管路內屬高溫、高壓環境,飽和蒸氣的小水滴以高速通過管路時,會逐漸衝蝕或腐蝕管路,造成管路薄化,最後就會從最脆弱的點破管,通常破管的點都是在彎曲的管路部分。

陳宜彬強調,核三廠今年十月要大修。

原能會將以美濱核電廠意外為借鏡,加強管路檢測,若有管路薄化到不堪使用、危險程度,將立即切管重新焊接新管。

 

2009秋季展望系列—核能發電的前世今生與未來(系列結束)

節能減碳…核能,不能輕言放棄

【記者蔡永彬/台北報導】

2009-12-14/聯合報/D2/展望】

全球吹起環保風,「節能」、「減碳」、「再利用」已不再是口號,而是行動。哥本哈根會議正在進行,如何高效率、低汙染地運用能源,是人類生存發展的一大關鍵,也是未來「美麗新世界」面臨最大議題。

由國科會主辦,台灣大學物理系及天文物理研究所承辦,聯合報、公共電視、科學人雜誌、NEWS98協辦的2009秋季展望系列演講最後一場,邀請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系主任李敏主講,講題是「美麗新世界的驅動力─核能發電的前世今生與未來」。

 核反應器 全球總共439

1938年,德國科學家Otto HahnFritz Strassmann發現鈾原子核受中子撞擊後,會分裂產生原子量較輕的核種,一位德國女科學家Lise Meitnert稱此現象為「核分裂」。核分裂過程中,依愛因斯坦「質能互換」原理,質量消滅,以能量形式釋出;核分裂過程中,亦會產生數個中子,再度撞擊其他鈾原子核,形成「連鎖反應」,產生巨大能量,這就是目前核能發電。

19546月,世界第一座民用核能電廠(採用石墨水冷反應器)於前蘇聯Obninsk運轉;同年第一艘核子潛艇「鸚鵡螺號」在美國下水;1957年,第一座壓水式反應器核能電廠於美國賓州西濱堡商轉。國際原子能總署至今年2月的統計,全世界共有439座核子反應器於30個國家運轉;2007年的總發電量為2.61兆度,占世界總發電量16%。隨著2004年起石化燃料飆漲,2005年京都議定書生效後,許多國家都將核能列為選項,目前還有44座核子反應器於14個國家興建中。

李敏說,全世界的核電廠主要集中在北美、歐洲、東南亞3個區塊。不過,核能始終擺脫不了「安全性」的話題,部分民眾對於輻射的恐懼、核電廠事故、核武擴散、核廢料運輸與處置都有疑慮。擁核、反核問題往往變成意識型態的辯論,是全球性的,也是跨世代的,自核能發電問世時即已存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dialiterac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