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要來介紹的是圍阻體(Containment building)
上面圖中長的像砲彈頭的前端為圓弧型的圓柱體建築物就是圍阻體(Containment building)
圍阻體按其建築材料分,有用鋼板製造的,也有用鋼筋水泥混凝土製造的,還有混合上述兩種材料製造的
而按外形分有球型和圓筒型的
圍阻體是防止放射性物質外釋最重要的外層防線
圍阻體是由超過2公尺的強化鋼筋混凝土構成
而結構內部,再襯以約1.5公分厚的鋼板
把反應器及密閉冷卻水循環系統通通納入它的防護範圍
任何自反應器或冷卻水系統釋出之放射性物質
均無法釋放到外界環境
如下圖所示
圍阻體的功用有以下兩種
2.保護堆內重要設備,防止受到外來襲擊(如飛射物、飛機)的破壞
圍阻體是西方核能電廠(如我國)與俄國核能電廠安全措施相當大的差異處
車諾比爾事故(Chernobyl accident)發生石墨大火時,就是因為沒有圍阻體的設計,所以放射性物質隨火勢而直衝雲霄,造成大面積污染
在另一方面,美國三哩島事故(Three Mile Island accident)結果就完全不同,儘管有20%核燃料受到損毀,卻因為圍阻體發揮功能,幾乎沒有放射性物質外釋到環境中。
另外,我貼出核能研究所的問答來讓大家了解圍阻體堅固的程度
恐怖份子駕駛飛機撞擊核能電廠,會有怎樣的後果?(原能會)
所以圍阻體是堅不可摧的嗎?
其實圍阻體仍然有其弱點
圍阻體有耐壓限制,如果內部壓力超過耐壓限制將會爆開,此時放射性物質將會排出,有可能造成嚴重核子污染。
例如之前的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時,圍阻體內部的反應爐發生了爆炸
因此圍阻體整個從裡面被炸掉
因為缺乏圍阻體的保護
所以造成了很嚴重的輻射外洩
因此福島核災才會成為與車諾比事件同等級的「國際核事件分級表第七級」
是特大事故,也是最高的層級
分類 | 分級 | 影響 | 著名事件 |
---|---|---|---|
事故 | |||
7 | 特大 | 車諾比核電廠事故(1986年4月26日發生於蘇聯烏克蘭) 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2011年3月11日發生於日本福島縣)[1] |
|
6 | 重大 | 克什特姆核廢料爆炸事故(1957年9月29日發生於蘇聯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州奧焦爾斯克) | |
5 | 具有場外風險 | 溫斯喬火災(1957年發生於英國) 戈亞尼亞醫療輻射事故(1987年發生於巴西戈亞斯) 三哩島核事故(1979年3月29日發生於美國賓州) |
|
4 | 場外無顯著風險 | 東海村JCO臨界事故(1999年9月30日發生於日本茨城縣) | |
事件 | 3 | 嚴重 | 塞拉菲爾德核電廠事件(1955年至1979年發生於英國) 福島第二核電廠:第一、二、四號機組(2011年3月11發生於日本福島縣) |
2 | 注意 | 卡達哈希核電廠事件 | |
1 | 異常 | 葛雷夫蘭核電廠事件(2009年發生於法國諾爾省) 大亞灣核電廠事件(2010年10月23日發生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2] |
|
偏差現象 | 0 | 無安全顧慮 | 科斯克核電廠事件(2008年發生於斯洛維尼亞) |
經過了這麼長的說明之後
大家應該可以了解到
圍阻體是保護核子反應爐跟避免輻射外洩的最後一條防線
是核能安全防護體系之中很重要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