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進入文章主題之前,各位朋友不妨看看這段報導:

 

風吹雨淋2年 核二廠螺栓斷裂元凶2012-05-15|中國時報|李宗祐/台北報導

 核二廠一號機反應爐基座連結支撐裙板錨定螺栓斷栓斷裂事件的「元凶」,昨呼之欲出,卻讓人傻眼!台電公司昨日第三度向原子能委員會提出肇因分析及安全評估報告,錨定斷裂歸咎於螺栓安裝不當,及建廠期間日曬雨淋長達兩年,加速引發金屬疲勞所致。

 原能會核能管制處長陳宜彬指出,台電的肇因分析首度提出「環境因素」,坦言核二廠一號機在民國六○年代建造過程中,反應爐壓力組件吊進圍阻體後,沒有即時「封頂」保護,反應爐基座和支撐裙板任憑風吹雨打長達兩年,埋下應力腐蝕禍因,使安裝不當產生的裂紋持續擴大,又發生金屬疲勞,導致螺栓集體斷裂。

 陳宜彬表示,台電任令核二廠反應爐基座和支撐裙板長達二年曝露在日曬雨淋環境中,也沒有任何保護措施,專案審查小組覺得不可思議,但接受台電最新的分析。

 陳宜彬也強調,如果審查委員對台電全面整理後提出的書面報告還有疑義,或本周五召開的聽證會有其他學者專家提出新問題,原能會將再召開審查會議。若沒有其他質疑,就看台電何時提出重新啟動申請,原能會未設定期限。

 為確保重新啟動後的運轉安全,原能會要求台電承諾,每十八個月定期檢測螺栓,有裂紋就馬上換掉。

(引用自www.facebook.com/l.php?u=http://life.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Life/life-article/0,5047,11051801+112012051500045,00.html&h=bAQGiK90V)

 

------------------------------------------------------------------------------------------------------

 

  簡略的文字報導當然不足以讓我們了解更詳細的事件全貌,那麼也許各位可以瀏覽一下這部影片:

 

 

 (引用自公視《我們的島》ep. 659, youtube, http://youtu.be/ZP2CCwrI6wI

 

  從核二廠的這起事件切入主題,相信各位朋友對於我們這篇文章的標題有了大概的認識。

 

  是的,科技進步帶領人類達成許多過去我們認為是天方夜譚的壯舉,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生活的模式有了突破性的發展,在這過程當中當然有利有弊,也前前後後引發了不少人的反彈聲浪,認為我們應該反璞歸真、減少科技的使用,不過多數的人們仍然是享受科技革新帶來的結果並樂見其成的。

 

  在我們尋找著下一個突破極限的可能時,核能發電的記述以劃時代之姿誕生,它的高功率發電令人驚艷,甚至一度被認為是能夠取代一般傳統發電模式的能源救星。然而高報酬總是伴隨著高風險,世界上相繼發生的核電廠事故一再推翻我們對於核能的美好想像,以及我們對於科技理性的信仰。

 

  有些擁核立場的人士會說,歷史上的那些核災之所以會發生,都是因為人為的疏失,而不是技術上或者機具設計上的問題,當然客觀上,幾乎所有人都能同意現今世界上的科技絕對有安全地以核能發電而不造成災害的能耐,不過那只存在於一切條件都處在最理想的狀態下,實際上還是充斥著太多不確定因素,小至上述的新聞,大到歷史上的三哩島事件、車諾比事件,這些都是明確的案例。

 

  我們自詡人類是萬物之靈,憑著人類歷史長期累積下來的經驗、知識、技術,以及各種能基於傳承而更進一步發展的物質/非物質性工具,我們締造出現今的社會,並在引以為豪的同時尋求下一個突破的可能。不過我們很少考慮到的是,我們是否能駕馭我們所研發出來的科技?這樣的思考是平常我們在接收一般媒體對相關議題的報導資訊時,不容易得到的問題意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edialiteracy 的頭像
    medialiteracy

    核電議題你知多少?

    medialiterac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